USB3.2 Gen2 x2 20Gbps External SSD, SilverStone MS12 Enclosure with Acer FA100 1TB SSD
USB3.2 Gen2 x2 其實出來好一陣子了,速度相較 USB3.2 Gen2 10Gbps 還快上一倍,能夠達到 20Gbps。但目前筆電上幾乎看不到這個規格的 USB-C,只有在新推出的主機板上才能發現他的蹤影,而且數量通常也只會有一個。此外 USB3.2 Gen2 x2 也需要搭配對應規格的線材才能發揮,Thunderbolt 雖然相容但只能發會一半速度。不過 20Gbps 的傳輸速度還是相當令人期待,價格便宜的話,也有機會衝擊到 Thunderoblt 3 SSD。在 USB4 普及之前,這次我以 Acer FA100 1TB 搭配 SilverStone MS12,組裝一顆外接 USB 20Gbps 的 SSD。
SSD 部分選擇 Acer FA100 1TB,目前價格是 $2,399。規格是 PCIe Gen3 x4,採用 3D TLC 顆粒。標示讀取速度 3300MB/s,寫入速度 2700MB/s。具有五年保固。盒裝這面有 Acer 的防偽雷射貼紙。
Acer FA100 1TB 盒裝重量約 64.6g。
打開盒裝後,還有附一本說明書,教導消費者安裝 M.2 SSD。而且為了配合泡殼尺寸,這本說明書還將四角加上了圓角,騎馬丁的裝訂方式也比常見的摺紙方便許多。
Acer FA100 1TB 本體重量約 8.5g。
產品正面有 Acer 標籤貼紙,以經典的 Acer 綠搭配白底黑字的資訊,其中包括條碼和 S/N 序號。貼紙標示著 Warranty void if any label screw is remove or broken,不過為了看方案,以及之後 SSD 散熱需求,還是會撕掉。
背面沒有任何晶片,只有大大的綠底 Acer 貼紙。隨附也提供了一顆 M.2 螺絲,方便安裝到筆電、桌機。雖然現在很多主機板都有貼心的機構,可以做到免螺絲設計,但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用的 M.2 螺絲,所以我對這種螺絲就是抱著「多多益善」的做法來收集。
接著看到外接盒,銀欣的 MS12,在 USB3.2 Gen2 x2 的外接盒中,應該算是比較早就推出的這個規格的外接盒廠商。
SilverStone MS12 盒裝重量約 152.5g。MS12 安裝上 FA100 後的重量是 79.3g,重量不到 100g,在這類型外接盒中算是相當輕的。MS12 長度 106.24mm,寬度 33.26mm,厚度 15.30mm。
打開和裝後,可以看到上下泡殼裡面保護著 MS12 外接盒本體以及一把起子。泡殼以外的部分,則有一條 USB3.2 Gen2 x2 Cable、兩條導熱貼片、四顆外殼螺絲、一套 M.2 銅柱和螺絲以及說明書。
MS12 兩側有一排一排垂直的散熱片,加上體積小巧,我覺得超像口琴的,可以取個別名叫「口琴外接盒」。其採用三明治結構,上下兩片金屬蓋,分別上下壓著金屬中框的設計。
正反面各有四顆內六角螺絲,整體看起來相當陽剛。雖然內六角螺絲相較十字螺絲沒那麼常見,也沒那麼方便。但是站在產品外觀設計的立場來說,我覺得用凸出來的內六角螺絲,的確讓 MS12 外觀更好看。也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一眾外接盒中顯德很有識別性。
隨附一條 USB3.2 Gen2 x2 Cable,這條線一定要留好,他是 20Gbps 外接盒能達到速度的條件之一。如果用一般 USB3.2 Gen2 10Gbps 的線材,速度都只能達到 10Gbps。為了避免跟手上幾十條 USB-C 線材搞混,我打算之後做個標籤貼紙,跟 Thunderbolt 3、Thunderbolt 4 的線材放在同一區。因為若主機跟外接裝置都是 USB3.2 Gen2 x2 20Gbps,用 TB3、TB4 Cable 也是可以達到 20Gbps 的速度。
銀欣非常貼心,包裝中還隨附的四顆內六角螺絲和一組銅柱螺絲。以我現在手上外接盒的經驗,真的有幾顆因為在頻繁的拆裝過程中而遺失螺絲的情況。所以這兩組夾鏈袋也要提醒自己要收好、標示好,以免搞混。
額外附上的兩片不同厚度的導熱貼片,不同顏色也有助於分辨不同厚度。
採用 ASMedia ASM2364 方案,這顆 IC 將 M.2 PCIe NVMe 轉為 USB3.2 Gen2 x2。板子上也印有銀欣的 Logo 和 SilverStone 字樣。
背面則有 M.2 connector,並具備 2242、2260、2280 三個尺寸的安裝位置。
主板可以剛好放進外接盒中框,再藉由上下蓋壓住,因此不需要額外的螺絲與外接盒固定。
搭配的 M.2 SSD,Acer FA100 1TB 主控採用 INNOGRIT IG5216BBA。
NAND Flash 標示為 BW9AHGD8J5B。目前了解到的資訊為 Micron 晶圓, B47R 176L 3D TLC NAND,BIWIN 自封顆粒。
為了方便使用者更換不同長度的 M.2 規格,銅柱採用從底下鎖螺絲的方式,螺絲也同樣為內六角螺絲,因此全部拆裝不需要更換起子。
上下改都遇貼好散熱片,可以幫 SSD 和轉接晶片散熱。散熱貼片的厚度也恰到好處,換裝了幾條 SSD 也能穩穩接觸壓住。目前觀察 FA100 安裝在裡面一段時間,也沒有過於大力的變形。如果散熱片太薄或太厚,就可以用 MS12 隨附的散熱貼,或自己額外找散熱貼更換。
上下蓋採用鋁擠型工藝,製作出別具動感造型的散熱鰭片。而且上下蓋外觀、造型基本一樣。如果想要交換過來裝也是可以的,記得就是注意一下散熱貼的厚度即可。
主機的部分,其實我已經組過滿多台具備 USB3.2 Gen2 x2 20Gbps 的桌機。最近剛好有一台還沒拆,就當作測試機台吧,規格如下:
CPU:Intel Core i5–12600K
CPU Fan:COUGAR FORZA 85
MB:ASUS TUF GAMING Z690-PLUS WIFI
RAM:ADATA XPG Lancer DDR5 5200 16GB ×1
Graphic:CPU integrated UHD Graphics 770
OS SSD:Patriot Viper VP4300 2TB(M.2_2, PCH)
PSU:ADATA XPG Core Reactor 750W
Chassie:STREAMCOM BC1 Benchtable 1.1
Monitor:ASUS ProArt PA279CV
OS:Microsoft Windows 11
CrystalDiskMark,設定最佳效能。5 次 4GiB,讀取速度 1755MB/s,寫入速度 1722MB/s。
ATTO Disk Benchmark,寫入大多在 1.7GB/s 左右,讀取則接近 1.9GB/s。速度表現正常,與預期相符。
目前 Enter 手上 USB3.2 Gen2 x2 的 external SSD 只有 3 顆,數量不多,甚至比 Thunderbolt external SSD 還少。這次用 SilverStone MS12 搭配 FA100 1TB 的組合也很划算。在實際使用上,這幾年因為 Intel 在桌上型電腦的晶片組加入了對 USB3.2 Gen2 x2 的原生支援,現在很多萬元以下的中高階主機板都可以看到 USB3.2 Gen2 x2 的身影,卻不見得能看到對 Thunderbolt 的支援。頻寬上來說 USB3.2 Gen2 x2 20Gbps 比 Thunderbolt 3、4 的 32Gbps Data Bandwidth 還少滿多的,但實際速度其實差異可能只有 20~30%。兩者主機端都能向下支援 USB3.2 Gen2 10Gbps。但主機端如果是 USB3.2 Gen2 10Gbps 或 5Gbps,雖然可以支援 USB3.2 Gen2 x2 20Gbps 的外接盒以降低速度運行,但是卻無法支援 Thunderbolt 裝置,所以在這個情況下 USB3.2 Gen2 x2 外接 SSD 就會比較方便。
Views: 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