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巨蟒 Anacomda i3 PCI-E M.2 SSD – 這隻蛇蛇有點強呀
巨蟒 Anacomda 近期推出了新一款的 PCI-E M.2 SSD – i3 冰蟒,採 PCI-E 3.0 X4 介面,外表較為特別有著白色散熱片點綴,因此官方給了它「冰蟒」這名稱。
號稱讀寫速度 3000MB/s,雪白的外觀第一時間給人一個不錯的印象,而巨蟒 Anacomda 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之前就推出過幾款 CP 值不錯的 SSD,這次要給蛇蛇一個 G 會嗎?來看實測吧!
外盒為冰主題,估計是想強調其涼快的特質,不過藝術效果非近年較流行的扁平簡約風,有種懷舊復古的感覺。
盒子背面為產品資訊。幫你畫一下重點 >> “台灣製造” + “5年保固”。
盒內包裝非常簡潔,無說明書,僅有 SSD 本體以及塑膠外殼包覆。
SSD 本體正面可見其白色的金屬散熱片,上面印有 Anacomda 字樣及 Logo。本體的白色搭配 Anacomda 的 Logo 十分簡約典雅,要是 PCB 能是黑色的那就完美了。
背面印有產品資訊。
散熱片挺薄,厚度 0.9mm 約等同 PCB 厚度。官方是說這散熱片採用的是鋁合金材質,搭配石墨散熱貼來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
於是乎為了驗證一下是不是真正的石墨散熱貼,費盡了千辛萬苦,總算把散熱片與 SSD 分離了。
這石墨散熱貼真的就是石墨,自動鉛筆的筆芯就是這個材質,看到這東西在 SSD 上當作散熱片挺奇妙。
撕開石墨散熱貼後,即可看到 SSD 本體。
距離 M.2 接口處最近的為來自金士頓的 DDR3L 4Gb DRAM 顆粒。
主控為 PHISON 的 E12,NAND 顆粒編號為 IA7BG64AIA,PHISON 自封顆粒。
拉 SPEC 出來顯示為美光的 96 層 TLC 顆粒。
共四顆組成 1TB。
實測 – Anacomda i3 冰蟒
那麼上機實測,配備如下:
CPU : RYZEN 7 3700X
MB : ASUS ROG X570F Gaming
RAM : DDR4 3600 CL16 8G*4
OS Drive : Seagate FireCuda 520 1TB
SSD (on X570F slot 2) : Anacomda i3 1TB
VGA : ROG STRIX RTX2060S O8G EVO GAMING
Power : SuperFlower LEADEX III ARGB 850W
Case : Fractal Design R6C TG 灰色
說實在的,這條白色 SSD 放在機殼內還是挺好看,只可惜等一下就會被南僑的遮罩擋住了…
首先先用原廠的散熱片,不加其他散熱裝置做為測試,跑 CrystalDiskMark 4GB 讀寫測試得到以下成績。溫度於測試完成後瞬間測得 53 度 (主控溫度)
接下來拆下原廠的散熱片,不加其他散熱裝置做為測試,跑 CrystalDiskMark 4GB 讀寫測試得到以下成績。溫度於測試完成後瞬間測得 56 度 (主控溫度)
散熱片的有無主控溫度僅相差 3 度,不過個人還是挺喜歡這塊散熱片,第一是它薄,所以理論上可以直接搭配主機板的大散熱片也沒問題。第二,相較於許多 SSD 正面都貼了一張貼紙寫產品資訊,結果實際行阻熱之功效,儘管散熱片薄,但還是比阻熱貼好太多了!
而為了與之前的其他 SSD 統一測試環境,接下來的測試皆為使用主機板內附的散熱片作為散熱裝置。首先是 CrystalDiskMark 1G 測試,測試結果高於官方宣稱的讀寫 3000MB/s。
4GB 測試結果與 1GB 測試無異。
而 AS SSD Benchmark 則僅測出讀取 2187MB/s,寫入 2719MB/s,不過以往這個軟體出來的分數本來就不會太高。
ATTO 測試部分,也有著很好的表現
PCMark10 的 Full System Drive 測試得到了 1742 分。
使用 HD Tune Pro 進行全硬碟讀取測試,區塊大小設定 8MB,得到平均讀取 3000MB/s。
而全硬碟寫入部分,本該是曲線的測試結果卻出現了神奇的直線,平均寫入速度 2827MB/s,無任何降速。難道這顆 SSD 可以全程寫入無降速?
後來的實際檔案讀寫測試說明了一切,從 FireCuda 520 搬移大小為 90.5GB 的戰地風雲 V 遊戲主程式至 Anacomda i3,耗時 1 分 23 秒,平均速度 1116.5 MB/s。看來前面的全碟讀寫測試僅為 PHISON 主控 SmartZIP 功能造成的快樂錶結果。
結論 – Anacomda i3 冰蟒。巨蟒 Anacomda 近期推出了新一款的 PCI-E M.2 SSD – i3 冰蟒,採 PCI-E 3.0 X4 介面,外表較為特別有著白色散熱片點綴,因此官方給了它「冰蟒」這名稱。
Views: 378